有很多客戶都會問同一個問題:你們鮮一百配送公司怎么配送的?當聽到這樣的疑問時,我們需要更多的關于配送的流程及運營方案告知我們的客戶。
首先在分析蔬菜食材供應鏈質量安全風險現狀之前,有必要對目前蔬菜食材供應鏈的不同組織模式進行簡要介紹。傳統的蔬菜食材供應鏈以批發市場為界分為兩部分,一是“生產一流通”環節,即從農戶到批發市場;二是“流通一消費”環節,即從批發市場到消費者。隨著農業的發展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很多農業企業紛紛采用“公司一基地一農戶”“基地一農戶一公司一超市”等多種形式的供應鏈結構,以龍頭企業為主形成一個小范圍的供應鏈系統,這些新興的組織模式隨著龍頭企業的壯大而發展迅速。我國蔬菜食材供應鏈的組織模式主要分為四類:“批發商+農戶為主導的模式、“農戶+中介組織為主導的模式、“縱向一體化”為主導的模式以及以“農超對接”為代表的新興模式。
3.1.1“批發商+農戶”為主導的模式
這是一種傳統的蔬菜食材供應鏈模式,也是我國目前所占比例最大且最為普遍的一種蔬菜食材供應鏈組織模式。這種模式的特點是:生產與銷售之間主要通過各地蔬菜食材批發市場連接,批發商在其中扮演核心蔬菜食材供應鏈質量安全風險現狀分析。每到蔬菜食材收獲的季節,蔬菜食材產地的運銷戶(或運銷協會)和外地的批發商將蔬菜食材收購集中,然后運到批發市場(產地批發市場或者是銷地批發市場),最終通過農貿市場等零售終端到達消費者手中。批發商與農戶之間沒有合同,沒有固定的交易關系,他們之間是自由交易。
“批發商+農戶”為主導的供應鏈組織模式中,批發商是整個系統的核心。市場的信息來源和發布都掌握在批發商的手中,價格主要是在批發市場內形成。這種模式中的農戶、批發商和零售商之間是完全的買斷關系,交易雙方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和議價成本高等問題。這種極為分散的生產與銷售結構,決定了批發商或運銷商等無法有效地將需求信息,如生鮮蔬菜食材的口味、外觀和需求時間等傳遞給農戶,更談不上對農藥殘留等質量安全方面的因素進行控制和指導。因此,該模式下生產銷售的蔬菜食材往往質量不均,質量安全缺乏保障,供應不穩定,消費需求也不確定。然而,這種供應鏈模式所生產銷售的蔬菜食材產量卻占到蔬菜食材總產量的90%左右。
農戶+中介組織”為主導的模式
這一模式的中介組織可以分為一般中介組織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兩種。其中一般中介組織的特點是其主體不是農戶,其利益獨立于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由農戶參與組成,主要代表農戶的利益,而這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兩條基本原則?!稗r戶+中介組織”模式可以表示為中介組織+農戶+中介組織+(加工企業)+(批發商)+(零售商)。
蔬菜食材供應鏈質量安全風險控制研究
1.一般中介組織模式
一般中介組織的主體是非農戶,可以是當地的農資提供商。一般中介組織滿足一些條件,即能夠利用本地化的信息優勢和大量分散的農民進行交易。相對于下游的加工企業,一般中介組織和農民進行交易的成本更低,對農民的種植活動進行監控的成本也更低。一般中介組織減少供應鏈中農戶和加工企業兩個節點間的聯系成本,可以為蔬菜食材供應鏈創造更大的價值。
2.農民專業合作社模式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主體主要是農戶,農戶得以從供應鏈的3個單獨的節點獲得利益。合作社出現在農戶的上游時,其職能是為農戶提供種子等要素投入品;合作社出現在農戶下游時,其職能是收購農戶生產的蔬菜食材;合作社還為農戶的種植活動提供技術指導,對種植過程進行品質監控。一般農民專業合作社需要具備以下3個條件:第一,合作社具有盈利的潛力;第二,存在具有企業家才能的農戶;第三,較高的農戶收入水平和農村金融發展水平
3.縱向一體化”為主導的模式
這種模式具體有兩種形式,如圖3-2所示:一種稱為完全縱向(垂直)一體化,即由公司采用“反租倒包”模式租用土地,雇用農民,嚴格按照操作規范進行種植;另一種則類似于“公司+農戶”模式,不過公司只與規模較大的農戶簽訂合同,使其成為公司的合同農戶,而且簽訂的合同期限較長,關系較穩定,管理更為嚴格。無論采用哪種形式,公司一般都嚴格實行農田管理和操作規范,實施農田生產檔案制度和可追蹤系統,并實行統一下達種植計劃、統一供應種苗、統一供應藥肥、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檢測監控、統一收購加工。公司一般都經過了相關的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這種模式的特點為:供應鏈的各參與主體是一種伙伴關系,有共同的利益。他們頻繁地交換信息,互相溝通和磋商,提供技術支持,有時采購商還與其供應商共同投資。